網頁

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識說心語】親密關係中的隱形殺手





        親密伴侶的互動中,如果能避開某些關係殺手問題,相信比較容易長長久久。一位致力於伴侶治療的心理專家Melanie Greenberg博士,在一篇文章中整理了一些常見的關係問題,我覺得有些訊息可參考,故試著翻譯摘錄與大家共享。


## 常見關係問題:缺乏信任(lack of trust) ##

[定義]
        包括感覺對方不誠實、似乎隱藏什麼,當需要對方時不覺得他們可靠、一致或可得到幫助,害怕被占便宜、不信任他們為人基本價值,對於在關係中表達真實的自己感覺不安全等。

[為何如此]
        不信任的關係中可能有嫉妒的感受,可能關乎個人的不安全感、被拋棄的恐懼。也許嘗試控制伴侶,以期對方不會找到更好的人、不會離開我們;兒童期曾有受虐經驗,或曾經歷關係傷害的個體可能更易如此。

[為何是問題]
        好的伴侶關係能幫助我們拓展自己,能藉著相互支持而探索、學習、成長、為彼此的世界注入熱情和興趣,以及鼓勵自發和合理的冒險。但若缺乏信任,在嘗試控制的關係中,世界變得窄小;與對方無法建立信任與穩定依附,不安全感和恐懼就會主導關係。

[後果]
        缺乏信任感容易成自證預言。也許是不經意地展現疏離防備、憤怒行為,可能讓對方感覺被推開,而真的失去愛。

[能做甚麼]
        如果你想改變困境,可試著思考,之所以在關係中缺乏信任,是因為對方過去的行為、或者自身議題、或是兩者皆有?而,你有多信任自己?若不信任自己,是甚麼妨礙了信任?是明顯的不安全感、未療癒的傷口、或憂鬱等問題?若不信任感明顯來自對方的某個事件,試著用不責怪的方式和其談談。可以討論你無法接受的行為、設定合理限制;若發現有壓抑自己去容忍伴侶的狀況,可先承認未被滿足照顧的需求,一起討論找出解決方法。


## 常見關係問題:責怪與修正(blaming and fixing) ##

[定義]
        將某個不好的事件結果歸咎於另一半,也包括認為自己有更好的方法、或覺得他們該如何改變,然後嘗試調教/修正他們。

[為何如此]
        可能由於演化上的生存安全需要,大腦會在事情不對勁時自動尋找原因並修正;同時,缺乏控制會讓許多人感覺不安全。責怪、試著校正另一半,可能是為了對生活中重要事情的發展有較多控制感。

[為何是問題]
        事情發生的原因可能有許多面向,不同的個人特質也可能帶來不同的觀點。一味責怪對方,可能讓他為自己的行為辯護、反擊、或著退縮拒絕,而造成溝通不良、憤怒與兩敗俱傷的負向循環。

[後果]
        著名伴侶治療學者Sue Johnson將充滿責怪的互動稱為惡魔對話,如此的負向溝通循環,將使雙方陷入爭辯對錯的泥淖,反而無法滿足真正的連結、安全等需求。

[能做甚麼]
        檢視自己的行為和某些假設,是否有意、無意地造成問題?是否某些錯誤的理解/表達、不合理的期待、憤怒暴衝行為、或不夠溫暖支持等讓關係問題發生?若覺得另一半的某個舉動傷害了你,請溫和地溝通,儘量使用……”的敘述句、談論自己的感覺和受挫的需求,而不是你應該如何做。可以做請求,但不要是要求


## 常見關係問題:批評與挖苦(criticism and putdowns) ##

[定義]
        批評另一半的外表、性格特質、長處或能力等,責罵或不尊重對方。

[為何如此]
        有些人,可能在原生家庭中習得此種行為而不自覺。而有些自戀的人害怕親密關係,警覺於對方的錯誤,深怕反映自己的不好、或代表自己選擇錯誤。有時候,帶刺的言論可能洩露了累積未出口的憤怒。充滿不信任感、或害怕被拋棄的人,可能用批評、挖苦控制另一半,讓對方較不敢自我主張或離開。

[為何是問題]
        批評、挖苦會破壞自尊與信任。所有人都有弱點,愛他/她,是去了解他/她何以為現在這個樣子,支持對方的自尊與個人成長。愛也意味著看見、欣賞對方的長處,而非總是聚焦於缺點。

[後果]
        學者John Gottman描述批評貶抑末日四騎士之二,若未處理,將預測關係毀滅。研究顯示,分析伴侶進行討論互動的影帶,此類互動出現的頻率,預測了10年後婚姻的破裂。

[能做甚麼]
        練習疼惜和寬容,學習內觀技巧、尋求心理治療來協助放下無法控制的事情。若另一半有我們不喜歡的部分,試著思考對方生命歷程與其行為的關係,亦思考對另一半的憤怒背後是否躲藏了受傷的小孩。重新聚焦於照顧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對另一半爆發反應,才能在關係中提供利於彼此成長的同理支持。


## 常見關係問題:情感上保持距離(emotional distance)##

[定義]
        伴侶間,用次要的情緒如憤怒來隱藏真實、脆弱的情緒,卻不溝通最重要、最核心的感受和需求。當面對另一半希望改變的要求或嘗試,卻以關閉溝通、被動攻擊回應,或者偏離、轉移談話以逃避關於感受的討論。

[為何如此]
        也許沒有人喜歡感覺脆弱,也可能因為擔心深層的情感和需求不會被另一半聽見或尊重。此外,當另一半表達不悅時,有些人會不知該如何回應、手足無措;可能會嘗試著修復問題,而不是同理傾聽。經歷生命早期的失落、虐待、父母忽略的人,可能容易對自己或他人的情緒感覺不自在,或者對親密感到恐懼。

[為何是問題&後果]
        在情感上保持距離,會使得另一半懷疑他/她的需求永遠不會被滿足。伴侶開始覺得像只是室友,經常獨自行動,而彼此間的溝通可能只剩交代些生活雜事。親密關係被破壞,開始出現受傷和孤單的感覺。於是,雙方都可能試著以其他方式滿足需求,例如專注於照顧孩子、社會地位、物質濫用、不停工作、甚至情感出軌。最終,兩個人可能走上分手一途。

[能做甚麼]
        要重建情感的親密,你可能需要願意對自己、對另一半呈現真實的樣子。需要一些勇氣改變,放棄某些依賴已久的習慣。有些時候,可以尋求伴侶/婚姻治療,讓專業協助診斷關係中的破壞性型態,並教導新的相處方式。而有時候,伴侶的一方或雙方需要個別治療,來處理不信任、早期情感剝奪、創傷、或其他狀況。




【延伸閱讀】
        在以上的文章中,出現了兩位大師的名號:Sue JohnsonJohn Gottman,他們都是當今婚姻治療領域的重要人物。小小簡介一下他們囉

Sue Johnson
        Dr. Sue Johnson是婚姻治療領域中著名的臨床心理學者,其主導發展了情緒取向伴侶治療學派(Emotionally Focused Couple Therapy,簡稱EFT),為目前重要的婚姻/伴侶治療取向,且有許多療效研究支持。在EFT中,是以依戀理論為親密關係的思考基礎,認為情緒的覺察、溝通為關係改變的關鍵;治療中,會透過體會、改變情緒經驗,引導伴侶建立新的互動循環。在ETF的治療結構中,主要有三階段九步驟,三階段分別為:(第一階段)減緩惡性互動循環、(第二階段)改變互動位置、(第三階段)鞏固與整合。
        Dr. Sue Johnson出版了一些相關的書籍,最近期有名的是Hold Me Tight”(中文版:抱緊我扭轉夫妻關係的七種對話,張老師文化出版),另一本有中文譯作的是The Practice of Emotionally Focused Couple Therapy: Creating Connection(中文版:情緒取向VS.婚姻治療(二版),張老師文化出版)。與Dr. Sue Johnson或ETF相關的網站: 
   
John Gottman
        Dr. John Gottman是當今婚姻與家庭治療領域的大師,他與妻子Dr. Julie Schwartz Gottman共同主持了心理治療與訓練機構,也領導一個愛情實驗室(The Love Lab)”,進行了許多的伴侶互動的研究。最著名的,就是關於婚姻穩定度與離婚預測的研究;而目前,他們也致力於新手父母的生活轉變與親子教養議題。在伴侶互動議題上,末日四騎士是其常被提到的主張,代表了四種預測關係毀滅的互動行為,包括:批評(criticism)、鄙視(contempt)、防衛(defensiveness)、築牆(stonewalling)等。
        其出了許多關於婚姻幸福與維持策略的書,其中有一本The Seven Principles for Making Marriage Work有中文譯作(恩愛過一生-幸福婚姻7守則,天下文化出版,但似乎已絕版?)。以下是Drs. John & Julie Gottman的網站:http://www.gottman.com/


(Photo via nattu, CC Licens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