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親子心樂園】在向孩子說教之前,我可以做些什麼?


(Photo via Darrell J. Rohl, Grumpy Kid, http://flic.kr/p/54Rcvq, CC License)

小明是個三年級的活潑小男生,他總是給人精力充沛、愛講話的印象,不只在學校和同學嘰嘰喳喳講個不停,回家放下書包後,第一件事往往就是和媽媽講今天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因為他的精力充沛又愛搞笑,在班上的人緣也挺好的,同學們想要打球、賽跑、玩遊戲總是第一個想到他。

有一天回家後,媽媽接過小明的書包,打開聯絡簿想要看看這個寶貝兒子今天有什麼功課,不料,映入眼簾的卻是一行導師留下的紅字!「貴子弟今天放學前和小華打架,因為我要趕著站導護,原因待釐清」。媽媽看完一怒,劈頭就一頓罵:「你幹嘛在學校和人家打架?不是已經告訴過你,怎麼樣就是不能打架嗎?聽不懂嗎?」,小明:「可是,媽媽~~」,媽打斷他的話:「可是什麼!去鞋櫃旁邊給我站好!這個禮拜你功課寫完都不准給我碰Ipad!」,媽講完頭也不回的走了,小明呆呆的站著....

從那一天起,小明回家放下書包後就默默的開始寫功課,就算媽媽主動問他學校有什麼事嗎?他也總是說「沒什麼」。就這樣過了一週,媽媽總覺得不對勁,於是主動打電話跟導師問了小明最近的情形,導師是覺得小明最近還好啊!媽媽想到一週前的打架事件,於是就問他導師一下,導師才想到這件事還沒有跟小明的家長講清楚,他大致跟媽媽說明一下。原來啊!那次打架的事情是這個樣子,班上有一位A同學是反應較慢的孩子,他被B同學欺負了,打掃時間老師正好不在,B同學把A的東西弄得亂七八糟!小明看不過去,出言制止了的幾次,B還是講不聽,於是只好動手去把B拉住,拉著拉著,B同學一反抗兩個人就打起來了。等到老師回來的時候只看到兩個人在打架,時間將近要放學了,老師又急著要去站導護,只匆匆訓斥了兩句並且在兩人聯絡簿上寫下打架的事情,但卻沒有時間去調查清楚。隔天,老師在其他同學的協助下,了解了事情的經過,也給了小明和B同學相對應的處罰和說教。但是,卻因為導師最近很忙,學校臨時交辦的任務和家裡的事情讓他忙到一個腦袋不夠用,疏忽了要和家長後續說明。

事情發展到這裡,我想大家都明白了,因為媽媽一時的生氣,以及老師忙碌下的疏忽,小明受到了委屈。

讓我們到倒帶到一週前,讓我們來試試不同的作法…

一樣是回家後,媽媽接過小明的書包,打開聯絡簿想要看看這個寶貝兒子今天有什麼功課,不料,映入眼簾的卻是一行導師留下的紅字!「貴子弟今天放學前和小華打架,因為我要趕著站導護,原因待釐清」

媽媽看完(眉頭一皺,覺得案情一定不單純)平靜講到:「打架呀!你是不是在生氣?」,小明沒接話只是點點頭(因為他知道打架是媽媽再三告誡他不可以做的事情)。

媽說:「氣到要打人,一定很生氣呵!」,小明還是點點頭。媽接著說:「怎麼了?幹嘛要那麼生氣咧?」,小明接著慢慢地講他為什麼會打人的事情……

媽聽完後說道:「你原來的目的是好的,是要避免同學被欺負,但是這個方法害你後來還被老師教訓,你覺得這個方法好不好?」,小明沒講什麼,只是看著媽媽。媽媽接著再說:「來來來,讓我們來想想看怎麼做比較好吧」,小明和媽媽慢慢的討論下去。

這個過程到最後,我們還是和要孩子說教,教導他不要用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教導他要如何去解決眼前的衝突。不過,我們在一開始的時候先做了「同理」的步驟(即「打架呀!你是不是在生氣?」、「氣到要打人,一定很生氣呵!」),先去表達出我們對於他的情緒反應有什麼理解。通常這個時候孩子就會體會到「大人和他是同一國的」,既然是同一國的後面當然比較好談。表達出我們的同理就是和他一國嗎?其實並沒有,我們還是有我們的立場及要求,只是先讓他覺得我們「和他同一國」,以減少不必要的情緒和對立,然後再趁著「討論」的機會不著痕跡地將我們的「建議」、「說教」塞進去。

最後,簡單整理一下,「先同理再說教,先同理再建議」,有機會就試試看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