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親子心樂園】看重學業!看重才藝!EQ要不要也補習一下呢?

(Photo via nedradio, readig to the kids,http://flic.kr/p/64w9xb, CC License)
筆者身為兒童臨床心理師常常在醫院接觸不同年齡層的兒童或青少年,也會受到縣政府的邀請以專業團隊的身分到鄉間服務。筆者發現不管在郊區還是市區,只要是學校的旁邊,一定是安親班、補習班、才藝班林立。不知曾幾何時,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除了繁重的學業以外,才藝和補習似乎也變成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不過,我今天並不是要來討論教改的問題?這是很大的題目,每個家長應該都有一套自己的看法。

當筆者到一般幼兒園去演講時常常接到家長的詢問,問題大多是偏向智育方面的學習,例如:什麼時候開始學英文是最有利的?怎麼樣讓孩子學習得更有效率?需不需要早點開始學數學?回到醫院裡,筆者甚至會聽到更進一步的問題,例如:我的孩子可以念資優班嗎?我的孩子可以跳級嗎?不論孩子的資質如何,的確是滿多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表現是非常在意的,在家長的教導和細心安排之下,孩子的學習表現也真的能累積出一定的成果。

不過,若是有機會和孩子好好的談一談,會發現有些孩子他們對於知識性或是事實的陳述非常的厲害,但是對於自己的情緒或想法講起來就沒有這麼精彩了,提出批判是最會的,講講他的想法也還可以(不過已經相對弱了不少),講到抽象的感覺則更是困難,尤其是小男生。這樣有什麼問題嗎?平常當然沒有,但是,若真有些不好的感覺時就不是這樣了。

舉個例來說,筆者曾接觸過不少能力沒有問題的孩子,卻因為過於的焦慮讓家長非常的擔心,他們表現焦慮的方式不太平常,例如:突然的爆怒、咬到剩下短的很誇張的指甲、拒絕去上學。當然,除了焦慮以外還有其他的負向情緒也會讓孩子怪怪的,像是過度的緊張、失望、難過、情緒上的傷害。

這樣的情緒反應通常都是漸進的,並不會一下子就非常的嚴重,而家長在問題的早期通常也是有所警覺,也會主動關心,但是,孩子往往可能說的是「還好」、「沒什麼」或者是「我說不出來」。今天我先假設「這群孩子是想講但是卻講不出來」,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親子相處的問題造成孩子拒絕去表達自己,不過,這個主題也很大,改天再另外討論了。

讓我們回到孩子學說話的最初,通常我們要學會一個名詞,需要具體看到這個東西,然後,有人告訴他這個是唸做什麼,但是,我們要怎麼學會躲在腦子裡面看也看不到的感覺和想法呢?

以下是幾個簡單的做法:

第一點,陪孩子一起看童書或卡通。一邊看,我們通常會問孩子問題,因為我們會想確定他有沒有認真在看或是他有沒有看懂。通常,問題大多會侷限在一些事實或是細節上的詢問。從今天開始,我們可以加入對人物的情緒和想法的關心,例如:故事中的農夫現在怎麼了?也許孩子會回到事實層次上的答案(像是:斧頭掉了),我們可以邀請他去想想農夫可能的感覺或者想法,再問他為什麼會產生這樣想法或感受?通常去講別人的情緒或想法是比較簡單的事,孩子應該在一定的練習量後能夠開始掌握到有哪些用詞可以用。若是要用動畫來討論,請記得必須是在你能夠控制播放的情況下,因為一般電視節目是流暢的播下去,不太可能將情節暫停下來做深入的討論。

第二點,運用生活中的機會教育。孩子可能目睹親人、朋友在表現他們的情緒,我們可以在事後(5~10分鐘以內)或者是馬上把他拉到一旁問他觀察到什麼?若是他講得不好,我們可以對他說說看那個人正在出現的情緒或想法是什麼,甚至,告訴孩子我們判斷的依據是什麼。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當孩子出現一個情緒的狀態時,大人用簡單的詞彙形容給他聽,若沒有危險的話請不要急著解除這個狀態。讓孩在這個狀態多待一下下,給我們多幾次的機會去重複形容他的狀態,然後,再陪著他解決這個引發他情緒的狀況。

很不幸的上述的過程,在現在忙碌的工商業社會中是很容易就被忽略的,小孩白天在幼稚園和國小上學,晚上父母接回家以後,顧好作業和每天生活必要流程就相當不容易了,不一定有時間和孩子討論這些。若是學校老師還有注意到這方面的練習就還好,但若沒有的話,孩子要學會這些用詞的機會就真的減少許多了,也就難怪要用的時候用的不好。

孩子練好陳述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其實是有好處的。曾經有研究指出,在三到五歲之間的孩子若是能學到比較豐富的情緒詞彙,他在國小入學之後明顯有比較高的機會被同儕和老師評價為「能夠體貼他人的孩子」。所以,各位爸爸媽媽請儘量耐著性子來增加這樣的練習機會吧。其次,任何的情緒調節技巧若要發生作用,使用者都必須先知道自己的狀態。如果使用者完全都沒辦法知道自己的狀態,那麼他也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要把這些技巧派上用場!所以,知道怎麼樣去陳述自己的情緒和想法真的是情緒發展中蠻重要的起點,值得大家思考在投資孩子的才藝和學業之餘,情緒的發展是不是也很是必要呢?

今天先講到要讓孩子能夠想出自己的情緒和想法,至於,接著要怎麼處理情緒比較好?筆者認為那是個好主題,讓我們下次再繼續談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