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臨床心理師有沒有什麼特殊技能,我猜想也許分析“情緒”應該算是其中一項吧!在治療中分析個案面對各項事件(如:壓力、憂傷、無助或忿怒)時的情緒,然後再給予指引或建議。不過這次「心理一思」要分析的情緒是關於:吃到飽!
- 前期) 在準備要吃到飽前,你可能是滿心期待要大展身手,甚至有一種非把店家吃到倒的誇大心情;
- 初期) 開始吃到飽時,總是帶著一種享受的愉悅感,每一口每一個味蕾像是在開心地跳舞著;
- 後期) 真的吃到好飽後,你的心情卻成了開始後悔,告訴自己不應該吃這麼多,但是你卻仍一口一口的塞進嘴裡,最後你的身體因為超出負荷,而開始感到不適。
「滿心期待」->「享受」->「開始後悔」->「感到不適」。
你可能覺得這樣分析吃到飽的情緒,好像有點道理,不過,這與「好眠心運動」的主題有什麼關係呢?今天,我們要借此談的是假日到底該如何補眠?想必大家一定都有經驗,因為週間上班時間睡太少,每到假日就會有一個心態:『我一定要把所欠的「睡眠債」一次補回來』。所以假日常常就是睡到飽或是中午過後,但每次總是有愈睡愈累的經驗,甚有頭痛、暈眩,以及更疲倦的狀況出現。說到這裡,聰明的讀者應該有所聯想,這不是跟上述吃到飽的情緒一樣呢?
- 前期) 放假有機會睡到飽時,白天的你想必是滿心期待要好好補回上班期間沒睡夠的,是一種任誰都不可以吵醒老子的莫名堅持;
- 初期) 要睡覺時,整個房間有種充滿享受的氛圍,期待要睡得飽飽,且就是今晚;
- 後期) 但是,真的一覺睡到中午過後時,你可能會有點後悔不應該花這麼多時間在睡眠,甚至反而覺得更疲累?
之所以,睡太飽會更累的問題是來自於,你的身體其實不需要這麼多的休息時間,超出於你平時所需要睡眠時間太多時,部分的身體機能其實已經準備要醒了(或已經運作),但是你卻一直躺著,時間再拖的更久,你的身體就可能開始覺得不舒服,就如同吃到飽時,你的身體其實不需要這麼多食物與熱量。
而且假日過度補眠,也很容易導致生理時鐘紊亂,更可能會因為假日連續二天的晚睡晚起,而影響上班前一晚上的失眠(這部分將會另開一個生理時鐘的文章與大家分享)。但是,要大家因此假日而不行補眠,又顯得太不知民間疾苦了,「心理一思」建議為了可以稍微補足平常所欠的「睡眠債」,又不至於影響身體不適及生理時鐘,假日補眠儘可能控制在2個小時以內[1],如果可以在起床後,照照太陽甚至運動一下,你會更享受屬於你的美好假期!
所以,要記得你其實不必要吃到飽,也不需要睡到飽,剛剛好最好。
[1] A Single Dose of Melatonin Prevents the Phase
Delay Associated with a Delayed Weekend Sleep Pattern. SLEEP, Vol. 24, No.
3, 2001
這篇研究指出,星期五、六連續二天,比平常晚睡晚起2小時,就可能導致星期天的生理時鐘往後移31.6分鐘(測量褪黑邀素),意指晚睡晚起2小時可能會讓星期天晚上比較難入睡,也有傾向在星期一早上比較難起床。
(Photo via happyslee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