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4日 星期四

【心理師說書】09頁_凝視太陽


今天是清明節,也正好是兒童節;前者指向我們的來源--逝去的歷代祖先,後者卻指向我們的未來--充滿可能的孩子。在這過去與未來,生與死的交會時刻,再沒有比今天更適合來談「凝視太陽」這本書了。

書的封面寫著:「死亡和烈日一樣,令人無法直視。但是唯有理解、看透心底這份對死亡的恐懼,才能讓生命變得更深刻、更珍貴、更充滿意義。

的確,面對並思索死亡,並不是要讓人活得戰戰兢兢、充滿恐懼;而是透過面對死亡的過程中,回頭映照出生命的豐盈光輝。如同這本書的作者Yalom所說:「雖然人會因為形體的死亡而消毀,但是人能從悟透的死亡之中得到拯救。

在悟透死亡的過程中,這本書提到了兩個很重要的因素:觀念與關係。前者包含去學習思索歷代哲人為了克服死亡恐懼提出的真知灼見,後者則包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將觀念融入人與人的關係中。



在「觀念」的部分,尼采的「永劫回歸」概念,曾經帶給我很大的衝擊。

讓我們一起來做這個思考實驗:假使你會週而復始地過重複過著一模一樣的人生,你會有什麼改變?假如從前至今所有的此生,將無止盡地重覆無數次,每一次均毫無變化,同樣的痛苦和喜悅,同樣的思維和嘆息,此生中每件極大極小的事,都將一而再重演,以同樣的順序和因果......這樣的想法,會改變你,還是將你擊垮?

這個思考實驗,正是要帶領我們嚴肅地回顧目前為止的此生,究竟是如何過活的。如果你的過去過得很不好,那麼,究竟有多不好?你此生有什麼遺憾?反過來說,當你把眼光放遠,看向未來,那麼現在的你可以怎麼做,好讓一年、五年、十年後回頭看時,不會累積新的悔恨?你能找到不持續累積悔恨的生活方式嗎?

「有些人不願借貸生命,就怕欠下死亡之債。」這是精神分析學家Otto Rank的句子。也許很多過得渾渾噩噩、不敢揮灑熱情、不敢追求夢想的人,正因為害怕投入越多、期待越多、最終也會失望越多。但害怕失去而不敢投入的生命,又算什麼樣的「活著」?

想想九把刀這句名言吧!「說出來會被嘲笑的夢想,才有實踐的價值,即使跌倒了,姿勢也很豪邁。」

生命沒有答案,意義無法找尋只能創造;而唯有投入,才是唯一的路。



在「關係」的部分,牽涉到死亡帶來的另一個終極存在議題:孤獨。因為死亡不僅把我們和其他人隔開,還讓我們徹底隔離在這個世界之外。所以,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也是協助面對死亡焦慮的重要利器。

再來試試另一個思考實驗:假設有一天你得了絕症,躺在病床上,你是希望有人陪伴在身邊,傾聽你對死亡即將來臨的恐懼,給予你同理的回應;還是希望大家避之唯恐不及,讓你一個人在病床上逐步凋零?或當你理解到,即使終將一死,但曾經在世界上帶給他人的的價值與行為,會如同漣漪般擴散開來,會否讓你因此覺得欣慰?

看重生命、抱持感恩、以慈悲待人、以愛擁抱萬事萬物,這些都是關於人與人之間的深刻交會;而這正是這條「由生邁向死」的道路中,我們能有的最佳旅程。



也許看這本書會讓你某些時刻不舒服,但還是誠摯推薦這本書給各位;因為,這與我們每個人都有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