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via Bar Fabella, Mother and Child, http://flic.kr/p/5GZQWB, CC License) |
當孩子出現不當的行為(如:想要弟弟手中的玩具就打弟弟),很多人第一個反應就是想要處罰他!當然,我們有必要先考量這個孩子知不知道想要別人手中的玩具時該怎麼做?或者他的動作是在溝通什麼訊息?若是他知道該怎麼做,本身也具備足夠的溝通能力,但是卻又偏偏執意要用打人的方式去取得玩具時,就可能有必要使用消弱不當行為的方式。如果可能用正向引導的方式來讓他表現合宜的行為,我們儘量是少用處罰的方式為宜。
不過,若是真有必要的時候,一般簡單來說,消弱不當行為大略分為兩個方向,就是在他表現出不當的行為後:
(1)要他付出代價:付出代價的方式就是「剝奪」掉他想要的,例如:上面的例子是發生在遊戲的情境中,而孩子想要的就是要玩的機會或是玩具,想要消弱他不當的行為就必須在他出現不當的行為後,馬上剝奪掉他想要的遊戲機會或玩具。可能採行的做法包括:限制他的行動(罰坐、罰站)、沒收他的玩具或避免讓他得到任何樂趣。
(2)施以處罰:處罰就是「給他」不想要的,例如:罰他去做家事、罰他抄寫、罰他背弟子規,而過去最常被想到的是打手心或半蹲,不過,這兩者強烈地不建議使用哦。
看似兩個思考方向而已好像很簡單,不過,實際上有執行過的父母就知道,做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哦!例如:他打人以後,我們剝奪他參加玩樂的機會,要他罰坐在一張小椅子上10分鐘不能離開,那他不坐呢?他動來動去呢?他前後搖椅子呢?他坐著唱歌呢?他坐著玩手呢?大聲罵人呢?~~這些動作我要不要去抑制他呢?如果我們對孩子掌握得清清楚楚,知道不能去參與眼前好玩的遊戲對他而言就是很難受的事情,那麼,只要他的屁股還是黏在椅子上,而且,沒有對自己或旁邊的人、物造成傷害,這樣子其實已達到效果了,其他因為挫折或是不耐而產生的生氣反應,不是這一次處理的目的,一次針對一個不當的行為去處理就好。當然,也可能罰他坐十分鐘,結果因為他常常會想要離開位子,搞得大人也得在旁監視著,好像大人也被罰坐一樣。在這裡我要對爸爸媽媽們說聲辛苦了,為了要溫和而堅定地守住原則,這樣的犧牲是免不了的,加油!(為什麼不要用大聲威喝而是用溫和而堅定的方式請參見「你可以堅持,也可以溫柔」一文,網址是 http://athoughtofpsychology.blogspot.tw/2013/10/blog-post.html)
所以,最後再總結幾點消弱不當行為時必要的原則:
(1)想想要用「剝奪喜好」或是「給他所不欲者」,總之要他覺得有難受的感覺,這得靠平時的觀察。
(2)一次鎖定一個要消弱的目標行為就好。
(3)處罰要愈即時愈好,尤其是年紀小的孩子,他們可能事後很快就忘記自己做過什麼事,拖太久才處罰,他們可能會搞不清楚大人是在針對什麼事。
(4)建議孩子該怎麼做可以避免處罰上身,或是怎麼樣的配合才能結束處罰。
如果有些不當的行為在反覆試圖消弱後還是不斷發生的話,可能有必要與專業人員討論哦!辛苦的爸媽們別只是自己悶著頭努力哦,有人可以商量一下還是不錯的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