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

【轉心.轉境】Pause Corner 02_逃脫高密度-創造空曠



      你跟筆者一樣住在上面這個美麗的城市嗎?2011年底,英國<太陽報>報導:世界上人口超過一千萬,並且人口密度前10名的國家中,台灣(639/平方公里)緊在孟加拉(1033/平方公里)之後。若以城市來看,2010年調查,台北市位居世界第七名(15200/平方公里)。這個跟台灣關連甚深的地理學概念「人口密度」一詞,正密切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這麼高的人口密度,生活起來是什麼感覺?我們假日逛街常常會覺得「好多人」;上班搭捷運或開車,常感到「好擠喔」;等個好吃的麵館或餐廳,常常是「訂位滿了?!」、「排好久」。生活中常常有「擁擠」的壓力。

      也許有人會問:「演唱會滿滿的人,我不覺得擠,人少才無聊。」其實,擁擠的涵意需要考慮「人際互動」的因素,舉例而言,當你參加一個同學會,即使密度很高,但是不會覺得擠;不過,跟同樣數量的陌生人一起,可能就擠了點。簡單來說,「擁擠」是客觀的密度與個體認知判斷後所產生的主觀壓力感受。

    「高密度」或「擁擠」會影響我們什麼呢?筆者整理一些研究給大家:

1.高人口密度與犯罪率有較高的關聯。

2.較擁擠的環境,個體較容易緊張、血壓升高、煩躁或興奮。
(說明:情緒興奮不一定是壞事,許多成功的時刻都是興奮的)

3.高密度對工作績效高低沒有關聯,但是如果工作任務越複雜,高密度對於工作績效較為不利。

4. 生活在高密度環境裡,人們較常會迴避社會交往以換取自我空間,不合作、言語或肢體攻擊等消極社會行為比較容易產生。

5.高密度意味每人獲得的資源減少,競爭性行為與不友好舉動可能增加。

      看來,我們生活的環境就足以影響我們呈現的樣子。筆者還有另外一個好奇的問題:「既然擁擠的感覺與認知有關係,那麼哪些人比較容易體驗到擁擠呢?」研究顯示,似乎喜歡交際的人能緩和擁擠的感受;而男人在高密度環境中,情感、態度、社會行為都比女性更具敵意。除了人的變項有關外,暴露高密度環境時間較長、空間中行為受到限制越多,都越容易感到擁擠。


      筆者曾經提到,【轉心.轉境】系列文章想要帶領讀者從地理學出發,進而了解環境、改造環境。理所當然,以下我們一起來紓緩「高密度的擁擠感受」。


      如果客觀的「高密度」環境可能影響我們的「心理感受」,那就讓我們來「創造空曠!」

      你有沒有經驗過,當你收拾完一張桌子,那種愉悅、平靜的感受?搬了個家,什麼都丟光了那種輕鬆感?環境的空曠,讓我們能較自由的去控制或支配空間,心會變得寬廣而有彈性。你可以清一張每天使用的桌子,愉悅感受將立即奏效;又或者,騰出一個窗邊堆雜物的小角落,讓它只是空著,僅放一盞檯燈或一個地板座墊,你會發現,你的身體將會在你感到擁擠的時候,或者想要寧靜的時刻,帶著你去窩在那裡。如果讀者的空間不足夠怎麼辦呢?那要不要試著在抬頭可見的牆上貼一張有遠景或窗景的美麗海報?那也是一種幫忙。

      如果以上的方法,你馬上就覺得沒有效,那親愛的讀者,你的擁擠感滿到你的心了,一定有什麼原因讓你卡住了,讓你連嘗試都不想,你要不要「真的」「先去試試看」?也許你會有出乎預期的奇妙獲得。


      「創造空間的空曠」,是比較好上手的方式,如果你已經有了上述的樣子,那恭喜你,你是個「解放擁擠」的好人選。


      也許下次,筆者可以分享大家如何繼續創造空曠。筆者期待能一步一步地,透過每篇文章的對話,聚沙成塔的改變現代人的壓力生活。讓每個細微的改變,累積扭轉一切的轟然能量。下次見J


  (Photo via Francisco Diez, CC Licens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