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日 星期四

【識說心語】慈悲讓我們更有力量採取行動!





你可曾懷疑:幫助他人的善意與慈悲心意,真的能化為行動、改變世界嗎?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意思就是說,每個人都有不忍見到他人受到傷害的心靈;這樣的心靈並不是為了結交他人、獲得好名聲,而是天生的本能。

但這樣的本能可能在一次次的挫折中「習得無助」、可能在體制的摧殘下枯萎麻木、可能在旁人的訕笑中退縮裹足。在某些時刻,你甚至可能興起「做什麼都沒用」的念頭,而隨波逐流、憤世嫉俗。

然而,最新的研究告訴我們:即使只是短時間培養慈悲的心,也真的能夠增加利他的行為、同時改變大腦!

這篇刊登在20137月份的Psychological Science的文章,找來兩組健康的成人。其中一組每天聆聽半小時的「慈悲靜心」錄音,另外一組則聆聽「思考轉換」錄音。「慈悲靜心」會引導你以慈悲的心祝福自己、所愛的人、朋友鄰居,甚至擴及痛恨的人;「思考轉換」會引導你從新的角度思考一個壓力事件,例如從朋友或師長的眼光。

這個研究與過去類似研究最大的不同,就是時間的長短:雖然要每天練習,但只需持續2週。(過去的研究多需持續練習8週以上。)
此外,在研究開始前與2週結束後,每位參與者都要躺在功能性磁振造影機器(fMRI)中,掃瞄他們注視「他人受苦」圖片時的大腦活動。

也是在2週結束後,所有參與者會參加一個電腦競賽遊戲(他們並不知道這是研究的一部份),在這個遊戲中,會有個可憐的「受害者」需要金錢援助(當然,是假的;這個受害者只是電腦程式。)參與者可以決定是否要給予援助,以及援助的金額。

結果發現:「慈悲組」的人,在電腦遊戲中表現出的利他行為,幾乎是「轉念組」的兩倍!
透過fMRI的掃瞄結果,研究者解釋這樣的利他行為可能與大腦中負責「理解他人痛苦」、「情緒調節」、「酬賞反應」的區域有關。換句話說,透過慈悲靜心,可以協助穩定情緒;當情緒變得更穩定,你可能會更願意敞開自己,接觸他人的苦痛(而不害怕自己陷入淹沒);而當幫助他人成為你的目標時,他人的受苦情狀便不再是威脅,而是可能令你達成目標(並獲得好感覺)的機會。
 
短短兩週,總共7小時的練習,便可以讓行為與大腦改變。研究者在一段訪問中提到:「我們真的希望讓大家知道『慈悲』就像運動或是演奏樂器一樣,是一種可以練習的技能。」

如果慈悲有如運動,是一種可以培養練習的技能,那麼會不會即使沒有兩週,一週也可以?或是即使不到30分鐘,15分鐘也很好?畢竟,這是一種「有總比沒有好」的活動。想想,如果這個世界越來越多人熟練這樣的「慈悲技能」,讓更多人願意對他人的苦難採取援助行動,難道不能真的改變世界嗎?

在此提供一個小小的「慈心」練習給大家。
----
以穩定、安靜的方式坐著。輕輕呼吸,感覺自己的身體、心跳、內在的生命力。感覺你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面對哀傷時如何保護自己。

一會之後,想著某個你深愛而親近的人,想像他的臉孔、你對他的照顧。注意你如何讓他留在心中,然後讓自己去體會他的哀傷、他在人生中的苦難。感覺你的心自然打開,轉向他、希望他安好、為他提供安慰、分享他的痛楚,以慈悲面對痛苦。

這是心的自然反應,除了這種反應之外,開始積極地祝他安好,在心中默唸「願你沒有痛苦與哀傷,願你安好」,並在你慈悲的心中擁抱他。

當你學會感覺內心深處對這個親近的人的關懷時,可以把這種慈悲感擴展到其他認識的人,一次一個人。逐漸的,你可以進一步向朋友、鄰居、遠方的人,最後對所有的生命開啟自己的慈悲。

讓自己感覺到每一個生命的美麗如何為你帶來喜悅,每個生命的苦難都使你落淚,感覺你與所有生命間的溫柔連結;這種連結會因他們的哀傷而感動,並在慈悲中擁抱他們。

每一口輕柔的吸氣,要一次又一次讓每一種生命的哀傷碰觸到你的心;每一口呼出的氣,也要一次又一次擴展慈悲的療癒力量。把世界帶到你的心,在每一口吸氣中邀請所有的生命碰觸你,在每一口呼氣中,以慈悲擁抱所有生命。

一段時間以後,靜靜坐著,讓呼吸和心跳自然平靜下來,有如世界的慈悲核心。
----

記得,慈悲不是軟弱、逆來順受,慈悲讓我們更有力量,改變世界的苦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