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8日 星期四

【心療.新聊】影響行為的多元要素



在臨床工作中,經常遇到個案因為身邊的人而感到痛苦受傷。但仔細傾聽後,卻發現很多的痛苦,還源自於個案內心編織的「情節」。

「他/她究竟為什麼會做這樣的事?」
「因為他討厭我。」「因為他是個混蛋。」「因為我很失敗。」「因為沒有人喜歡我。」「一定是因為我得罪他。」

但如果真的有機會釐清,常常很驚訝的發現,原來造成傷害的他人,也有自己的苦、自己的無能、自己的脆弱。除了我們編織出來的情節理由以外,還有其他許多我們看不到、想不到的原因,在影響著他的行為。有時候,他或她,真的不是「故意」的呢~

怎麼說不是「故意」的呢?因為每個人的行為,都受到許許多多因素的影響。
除了個性之外,我們也常受到他人的影響,例如權威、例如團體常態、例如被賦予的角色
除了人以外,我們更會受到環境的影響,例如選擇的多寡、甚至餐盤的大小

如果我們將影響行為的因素分為個人、他人、環境三個部分,再分別區分出影響「動機」與「能力」的兩個區塊,就可以呈現出這個「行為影響要素矩陣」。

以「個人」的部分舉例來說:
他或她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會帶來樂趣或是痛苦?人們可能因為追求樂趣或避免痛苦而做一件事,或「不做」一件事。
他或她是不是真的有能力?會不會其他人之所以有這樣的傷害行為,是因為自身能力的限制?會不會別人就是「不懂得」好好待人,因為他自己也沒有被好好對待過?

當我們細細檢視並發現:自己與他人在每個當下的選擇,竟是受到這麼多力量的影響時,心中的情節,往往就開始變化起模樣了……

也許,對這些受過傷的個案來說,還是很難立刻「原諒」。但當看待他人的視野變的寬廣,心,有時也會跟著寬廣且有彈性起來了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