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

【親子心樂園】如何讓注意力不足/過動的孩子唸熟他該複習的課程,或是減少行事中的失誤呢?

(Photo via Randen Pederson, Study of Study, https://flic.kr/p/81bNpM)

今天不談注意力不足/過動的孩子常見的症狀行為,例如:注意力持續度不足、易於分心、以及行事衝動等,要談的是這群孩子在高階認知能力當中缺損,過去筆者在「如果我的孩子做事超沒計畫的,該怎麼辧?(http://athoughtofpsychology.blogspot.tw/2013/12/blog-post_23.html)」一文當中曾經提過「執行功能」的觀念,今天要來談談的是另一概念-自我監控(self monitoring)-簡單來說(參考John H. Flavell的理論),就是指人對於自己手邊正在進行的事,能夠了解要達成的目標,能夠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並依據進行的結果進行過程上的修正,甚至產生合宜的策略。舉例來說:孩子被要求將三個顏色的跳棋依照顏色分別放入三個小盒子,他必需要知道目標:「一個盒子只放一種顏色」,知道他正在將跳棋一把一把地抓到盒子裡,然後,發現到這樣的方式會混雜到其他的顏色,他知道這樣做不能達到他的目標,於是,他重新想了一個做法,先把顏色分堆,然後,再放入盒子裡。若是自我監控發展的不是那麼良好的小孩,可能將跳棋放入三個盒子,但是顏色卻是混合的或者漏東漏西。這種做事不完整或是常常發生失誤的情形,相信帶過注意力不足/過動孩子的老師或家長應該不那麼陌生。

面對孩子這種自我監控不良的情形,就算我們不斷大呼小叫,請他要「多注意一點」、「做事仔細一點」、「要小心啊」、「自己要看清楚」,通常都是沒有用的,家長宜採取下列的做法:
一、指令交待清楚
(1)結構性要強:就是要每一個要做的流程交待清楚,例如:第一步……、第二步……
(2)儘量運用客觀化的標準:給孩子看得到的、數得出來的、具體的標準或是參考點,例如:將「把東西排整齊」這個指令修改為「把東西靠牆邊排成一排」,又或者是將「明天要小考了,請把社會第三節看熟」修改成「把這張社會第三節的測驗卷寫完,你可以打開課本從裡面找答案,要全對哦!全對了就可以看電視休息了」,像這樣的指令就避免了自我監控不足的困難(因為孩子主觀的「看熟了」,也許是一個源於我自我監控不足的判斷),而且,他在查找答案的過程中,也會前前後後將課本翻過幾遍,當然,若是家長能在他測驗卷完成以後再抽問他作答的想法,確認他的思考過程是正確的會更棒,只是,指令得在事先先講好,例如:「把這張社會第三節的測驗卷寫完,你可以打開課本從裡面找答案,要全對哦!全對了,再讓爸爸抽問10題,如果也全對,就可以看電視休息了」
二、利用視覺來輔助
因為注意力不足的孩子可能沒有足夠的短期記憶去記下那麼多的指令,若是高度結構化的指令可能是繁瑣的,而要努力去記憶的,所以,可能需要利用書面的提示,例如:將工作程序寫下來,做完一步打一個鉤,或是將需要用的東西依要使用的順序由近而遠排列,然後,一邊做一邊順勢拿來用。
三、直接教導自我檢查的策略
常見的自我檢查策略一般在學校學習時,老師可能會在教學中融入,例如:驗算方式、口訣。當然,我們也可以發展許多在生活中可以使用的策略,例如:上學出門前在家門口要從上到下摸一遍,摸臉要看有沒有眼鏡?摸肩膀看有沒有帶書包?最後雙手是不是空空的?檢查有沒有拿餐袋?除了我們直接為孩子建立自我檢查的策略,更有必要的是陪孩子在做事之前先一起想想事情進行的步驟,也想想要怎麼去確定自己還在正確方向上。這樣的討論有必要持續進行,一直到孩子能自己形成有效的自我檢查策略為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