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4日 星期三

【好心‧好報】快樂01點_心理學,如何是好?



       走進書店、瀏覽網路,我們身邊充斥著許多「如何更快樂」的訊息:如何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如何賺更多的錢、如何在工作上表現優異、如何達成任何你想達成的目標。每隔一段時間,又會有一本從「量子力學」開始寫起的「類秘密書籍」捲土重來;問題是,你從來沒有真的達到你想要的目標。這些自助書籍與課程,總是「保證得多,實現得少」。


       2004年,曾經擔任過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的Martin Seligman,在TED發表了場演講,主題是關於「正向心理學」。這個領域在1998年提出,至今僅有14年,還是一個國中生的年紀,許多人可能對此相當陌生。


       我摘要一些重點:首先,心理學很好,因為我們對於心理疾病的了解越來越清楚,現在我們可以「治療」14種心理疾患,甚至還可以「治癒」其中2種。如今,精神病患者在台灣也不用關在籠子裡,或是待在龍發堂,有越來越多病人可以回到社區工作;憂鬱症更不再需要隱瞞,也許你身邊就有親友得到憂鬱症,正在治療中。


       但是Seligman接著提到,心理學不好,因為當心理學家變成心理疾病的專家,我們常常忘記他也只是一個生病的「人」。他還有其它的生活、其它的選擇、自己的責任、自己的決定。心理學家也忘了去改善「一般人」的生活,我們應該也要讓每個人更快樂、更健康;我們沒有發掘太多這樣的方法。


       所以,Seligman告訴我們:心理學不夠好。這也是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中國稱「積極心理學」)提出的原因。正向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潛力的科學,旨在發掘使個人及社會進步的因素。它給了心理學界一個新的研究方向,超越了傳統心理學對疾病與失衡的關注,而專注在心理健康。


       這是8年前的談話,到今天仍然擲地有聲。的確,今天心理學在台灣仍然是關於個人「有什麼毛病」的學問。我們確實翻譯了一些正向心理學的書(Seligman的書就有好幾本),我們確實在學校讓所有心理系、或很多非心理系的學生知道,有正向心理學這個領域。但今天我們仍然看不太到心理學被應用在幫助人們更快樂,幫助人們更有生產力,幫助人們發揮最好、與更好的表現。


       因此,這是一個報導「正向心理學」的系列文章,稱為「好心‧好報」。好心,意謂著「好的心理學」;好報,意謂著「好好報導」。我們希望這個系列文章能提供一 些有嚴謹科學基礎的方法與觀念,以及如何將這些「好心理學」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做法,讓每個人都能因此變得更快樂。


    請大家拭目以待!
 









(影片有繁體中文字幕,若沒有出現可以點下拉式選單)

(Photo via Candida.Performa, CC Licens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