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via mod as hell, Talking with Your Child, http://flic.kr/p/6uAipx, CC License) |
強者我朋友(沒錯!筆者是鄉民無誤)的小孩-小明-習慣在每個星期六早上玩X-box,這是我朋友和他的約定,週一到週五要努力上課,週六早上就可以玩X-box,所以,在星期六的早晨可以想見小明有多麼的期待。然而,在這個星期六的早晨,就在小明興沖沖的要衝過去開機的時候,爸爸說:「ㄟ~今天早上我們不能玩這個,今天是阿公的生日,大家要回家聚餐,我們差不多要上車囉!」。這個消息對小明無異是晴天霹靂,雖然他已一年級也是當場崩潰倒地痛哭,還一邊大喊「不公平!」、「你騙我!」、「大人賴皮!」……希望這樣的情形不會在你家出現。
顯然地,只是同理他可能是不夠的,直接把他抱上車也行,事後他應該也會漸漸「認了!」,不過,我們也許可以再有建設性一點!
筆者建議,平時藉由我們和孩子相處的機會,我們可以仔細地觀察他的喜好,然後建立一個又一個的wish list,例如:喜好食物的清單、偏好玩具的清單、喜歡的休閒活動清單,上面要按照他的喜好程度來排列。若是以小明為例,他偏好的休閒活動第一名X-box(滿意度100)、第二名iPad(滿意度90)、第三名iPhone(滿意度80)、第四名看卡通(滿意度70)、第五名看漫畫(滿意度60)、第六名玩樂高積木(滿意度50)、……最後一名去寫功課(滿意度,呃~應該是負的吧!)。
如果家長的心中有這樣一個清單,當我們不能讓他玩X-box時,也就知道可以換什麼給他,例如:「沒空玩X-box耶!不然,你出門前先去寫幾行功課好了」,這樣的成功率應該趨近於零吧!換個選項吧!「沒有時間玩X-box耶!那麼我帶iPad好不好?有空就借你玩」,通常我們拿滿意度90的東西跟孩子換滿意度100的東西,成功率是比較高的。
當然,也有家長是用較為嚴格的方式,沒空玩就沒空玩,絕不嚕囌!小孩碰壁成經驗以後,也知道這是不用挑戰的,雖然這個過程中累積了許多的抱怨,但是,對家長而言很簡單省事。而前述的做法是在儘量減少對立和不快的情況下,去解決親子之間的衝突。在這個過程中我認為有幾個好處:
一、家長仍是有操作的空間,可以決定要讓孩子承受多大的挫折,例如:你要用滿意度50、60還是90的選項來換,若是孩子屬於挫折忍受力較差的,我們可能一開始先從滿意度比較高的選項來建議,若是他能夠穩定地接受這樣的轉換以後,漸漸地,我們開始拗他接受滿意度比較低的選項,例如:「iPad沒充電耶!讓它先充一下電,我們先看漫畫吧!」,漸漸地去擴張挫折忍受力。
二、這個過程中,家長是在示範不以權威、力量或體型優勢來解決衝突的過程,而他在這個過程中也學著如何去做出部分的忍讓。這種示範也影響到他如何去解決與同儕之間的衝突,當然,家長也在一年又一年與孩子不斷的溝通與折衝當中愈來愈瞭解孩子,也漸漸磨鍊出與孩子溝通的能力。家長的確也是需要不斷進步的,若只知道用權威與力量讓孩子無條件的接受要求,當孩子漸漸長大,親子將很容易遇到互動上的瓶頸。有一句台語老話:「你ㄟ老,我ㄟ大漢,大家相堵ㄟ對!」,沒有人希望自己的親子互動走到這樣的死胡同吧!那就有必要練習用「說服」的方式讓孩子去接受你的建議。
三、這個過程中,孩子可以學到如何產生替代方案,雖然,一開始總是由大人提供替代方案,不過,重複多次以後他會開始記得有什麼選項,甚至自己產生選項。有選項的孩子是不需要在情緒上崩潰的,自己主動找選項或是與他人交涉,甚至於妥協都是一種解決衝突或解決問題的方式。當然,孩子可能會變成常常與家長討價還價,而家長要如何去堅持自己的底線呢?這又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話題,下次再說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