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

【識說心語】「勝利動量」黃金比例!


要讓你的生活產生正面的骨牌效應,你得記住這個比率。

全球聞名的婚姻心理學家John Gottman[婚姻的數學模型]中指出,關係最穩定的夫妻,正面互動相對於負面互動的次數,比率可達5:1;而即將離婚的夫妻卻是0.8:1。因此,他只需要觀察夫妻交談15分鐘的影片,便可以預測這段婚姻在數年後是否仍能維持,準確率高達90-95%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aniel KahnemanAmos Tversky則提出,我們過往失敗經驗造成的影響,比正面經驗多達24倍;負面經驗對我們心理的影響更大,所以同樣的事件,以不同的表述方式就會帶來截然的結果。

心理學家Barbara Fredrickson則指出,正面情緒能創造一種[開展與建設]的效果,讓人進入一種欲望狀態。舉例來說,喜悅會激發人們玩樂和發揮創意的欲望;興趣或好奇心會激發人們探究與學習的欲望。所以,正面情緒會給我們更大的可能性,讓我們善用尚未開發的潛在特質或才能。而正面情緒與負面情緒出現次數為31時,就會產生一種[勝利動量](momentum of victory)--也就是說,好事會接二連三發生。

要了解這個方程式,有一個更直觀的方式:評估在自己身上笑聲與微笑,相對於爭執與皺眉的比率吧!也可以參考心理一思過去寫過,這篇關於幽默的文章喔~

http://athoughtofpsychology.blogspot.tw/2012/09/06.html

2013年3月22日 星期五

【識說心語】創造歡笑的小技巧~


「笑是最好的良藥」,這不僅是對身體而言,對大腦一樣有幫助。

心理一思
曾經分享過這篇文章http://athoughtofpsychology.blogspot.tw/2012/09/06.html
裡面提到:「從腦內到腦外,幽默不但可以直接讓你感到愉悅放鬆、減少痛苦,還可以讓你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以累積未來資源;最後更能在人際中創造出更多的回饋與連結,形成一種正向的循環。」

要如何在生活中創造更多的歡笑呢?除了文章中提到的方法,這裡再分享幾個生活中的小技巧:

1.
自嘲。分享曾讓自己尷尬的時刻。讓我們變得不嚴肅的最好方式,就是談論我們那些太嚴肅的時刻

2.
接近笑聲傳來之處。多數時候,人們很高興分享有趣的事,因為從笑聲中,總能找到更多幽默的素材與養份。當你聽到笑聲,靠近正在笑的人們,並且詢問:「什麼事情這麼好笑?」

3.
多花時間和有趣的人相處笑是會傳染的,且不僅是笑本身;他們看待事物的幽默觀點同樣會傳染

4.
在身邊安排提醒物。放個玩具在辦公桌或汽車中、貼個有趣的海報在牆上、選擇一個好笑的銀幕保護程式、把家人與朋友享受歡樂的照片加框。

5.
仔細觀察兒童並模仿他們。兒童是遊戲與笑的專家!(誰能說不是呢?):)

2013年3月21日 星期四

【好眠心運動】21夜_2013年最新調查,平均每5人就有1人失眠!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主辦,由席夢思公司贊助的「2013國人睡眠大調查」結果顯示,全台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19.3%,和2009年的盛行率21.8%相較,台灣失眠人口變化幅度不大,顯示台灣慢性失眠比例約在1/5左右,即每5位民眾,就有一人有深受失眠之苦,其中包含入睡困難、睡眠品質不佳及早醒等失眠症狀,交叉分析發現,隨著年齡越高其民眾失眠比例越高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在2009年的調查已指出失眠與三高疾病(高血壓、心臟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共病現象嚴重,每4個慢性失眠者中,就有一人有三高之一的疾病。但在今年的該調查結果則顯示,民眾常常沒有正視睡眠問題帶來的影響,47.3%認為自己的睡眠問題有被其他人發現,也有35.0%民眾表示過去一個月睡眠問題有干擾到日常生活,但卻只有15.5%民眾表示過去一個月有擔心或對睡眠問題感到困擾。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林嘉謨表示,失眠與許多生理疾病是相互影響的關係,睡不好可能引發其他生理疾病,而其他生理疾病也可能引發失眠,但民眾常忽略睡眠對健康的重要性,這也是近幾年學會致力於推廣睡眠醫學大眾教育的主因。

      本次調查也指出,失眠者在床上從事看電視活動的比例(43.0%)明顯多於非失眠者(30.7%),可能是因為當睡不著時,失眠者更容易選擇看電視打發時間,或是企圖藉此增加睡意。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大眾教育委員會主席吳家碩臨床心理師表示,失眠者在床上從事非睡覺的行為(如:看電視等),容易延長躺在床上睡不著的比率時間,並可能提高在床上焦慮、亢奮的機會,更相對增加失眠的可能性,造成失眠延續的惡性循環

      新光醫院睡眠中心林晏瑄臨床心理師建議睡前0.5~1小時可以安排固定的放鬆時間,此時挑選自己喜歡且放鬆的靜態活動作為調適情緒、緩和身心的方法,固定的靜態放鬆活動可引導身體慢慢準備進入睡眠,若學過腹式呼吸法、肌肉放鬆法等等,也可將這些放鬆訓練編入睡前固定活動,更能縮短入睡時間並增進睡眠品質,同時仍須留意避免在床上從事這些活動,反而是可以選擇在舒服的沙發或躺椅等地方進行,至有睡意的時候再上床,以免延續失眠的惡性循環。

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轉心.轉境】Pause Corner 10_高海拔處的身心風光


 (Photo via gah861120)


  寒冬過去了,春寒料峭之時已遠,看一下日子,今天恰巧是「春分」呢!天氣越來越溫暖,待不了些時日,大家就要開始往山裡避暑去。相信大家國中時都學過「高度每上升100公尺,氣溫下降0.6度」吧,山裡比較涼快,感受那沁涼的清風在曲徑通幽的山間吹拂,海拔的高處,總能看到人生壯麗的風景。今天來漫談世界風光~


    一開始先來認識兩個地理相關的概念:「海拔」與「氣壓」,再來談談這些概念與人的關係。「海拔」是用來表達某地與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標準來計算。你我所居住的台北盆地邊緣為海拔20公尺,而地球上的極高處為喜瑪拉雅的主峰-珠穆朗瑪峰(8844.13公尺)。世界上的人,都住在各種地形地貌裡,形成各式各樣的生活型態。「氣壓」,等於該地單位面積上大氣柱的重量。高度愈高, 壓在其上的空氣柱愈短,氣壓也就愈低。因此,氣壓總是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換句話說「海拔」越高、「氣壓」越低。


    「氣壓」會影響人體的健康,生理與心理層面都是。海拔較高的山地,氣壓較低。也許有人常有這樣的經驗:登山引發高山反應,空氣中的含氧量漸減而造成個體不適、胸口鬱悶、呼吸急促、心律加快、噁心嘔吐與乏力,嚴重還會造成肺水腫與昏迷。心理方面,低壓主要使人產生壓抑感與憂鬱不適的情形。醫學士Perry Renshaw在美國精神病學雜誌中曾表示,自殺者所處的海拔高低與自殺率有顯著相關,高海拔者含氧量低,更容易導致個體的「情緒失調」,造成抗壓力下降,因此出現自殺的機率升高了。另外的研究亦顯示,月氣壓最低值與人們死亡高峰的出現有關。個體在海拔4000公尺開始,出現類似初醉狀態的情緒起伏,欣快感或暴躁交替,至海拔6000公尺以上則可能出現突然流淚、忽然大笑的矛盾表現。


    高海拔、低壓的缺氧亦大大的影響心智活動的能力,並且這些認知功能的改變與缺損都是不易覺察的。加拿大、俄羅斯的研究發現,氣壓會直接影響人的情緒狀態,並且低氣壓會抑制注意廣度和短期記憶力等心理活動,讓個體注意力不足,影響工作效能。海拔5000公尺的低壓使得閱讀時,協調眼球運動的機能出現障礙,而增加閱讀時間的增長。另外,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發現,高海拔對於兒童和嬰兒的心理發展有負面的影響,當然也是因為海拔高處含氧量低,嬰兒的出生體重偏低、死亡率上升,影響其大腦發展,進而連帶牽連到心理發展狀況,其研究表明海拔每增加100公尺,孩子心理發育遲緩的機率就可能增加2%,此結果的發表也引起了世界衛生機構的重視。


    這麼說來,住高海拔一無是處嗎?國內研究顯示,常親近森林對身體示有益的。偶而登自己可以勝任的山頭,有助於血壓降低、末梢循環的改善,並且達到正向思考、紓壓的效果。


    對於高海拔的研究,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成立「高海拔藥物與心理研究中心」,致力於研究高海拔對於人的影響,一直以來成果頗豐,讓人對於勝任高海拔的生活越來越有信心。舉一個有趣的研究,該州以40萬居民為研究對象,其數據顯示海拔每增加660英呎(200公尺),肥胖的風險就會隨之下降。研究者認為,海拔的變化可能影響食慾激素、生長,和人體消耗的熱量。當然這亦與高海拔居民吃得健康、經常運動、生活較少污染有關。


    分享完這樣與環境相關的心理主題後,筆者深深覺得人類很渺小,雖然古人的智慧總鼓舞我們人定勝天,不過,了解自己的限制才是走向更好發展的基礎。我們是大自然的成員,不管是海拔顛峰處的冰棚下、或是山腰下的潺潺細流旁,都有我們的家園。最後分享一幅科羅拉多的風光,順便來首來自高海拔的民謠--科羅拉多之夜(記得開喇叭)



(Photo via WanderingtheWorld, CC License )
註:科羅拉多州(英語:Colorado)是美國西部的一州,此州最著名的是擁有洛磯山脈的最高峰,地形從東側的平原陡然升高為西側峻嶺,海拔自6003870公尺皆有,地理景觀十分壯麗多變。

(科羅拉多之夜)Moonlight on the River Colorado - Sons of the Pioneers



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

【好眠心運動】20夜_半夜看時鐘,心情大不同!



      不知道你有沒有「半夜看時鐘」這個習慣,你半夜醒來的時候,不管是不自覺醒來、爬起來上廁所,又或是輾轉難眠在床上翻滾時,會不會看一下時鐘知道一下現在幾點了!

我相信,大部分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會!』 

      確實如此,大部分的人都會半夜醒來時看一下時間,好像是一種直覺式的連續動作,下意識下就輕易完成的一個習慣,當然也包含失眠者,甚至在心理師臨床上發現,失眠者更會在整個晚上注意著時間,但其實這個習慣是有可能干擾到睡眠的

      失眠的你有沒有想過,睡不著或半夜醒來看時間時的心情如何呢?如果你未曾想過,那麼請你試著想像一下以下情境:

      你早早就準備好在晚上11點上床睡覺了,但翻了許久,這時你感覺自己其實都沒有睡,你看了一下時間「12:00」,原來你已經躺在床上1個小時都沒有睡覺。

(你可以閉上眼睛來想像......)


然後試著描述一下你的心情,是不是像這樣:

「好煩,怎麼躺了一個小時都沒睡!」

「完了,我會不會整晚都失眠!」

「天啊,等一下就天亮了,我沒剩多少時間可以睡了!」


      有沒有發現這些句子有一個共同點,都非常容易引起、提高你的焦慮程度,而這個焦慮就可能更加重你的失眠問題,甚至徹底的趕跑你的睡意,當然這個時間你可以試著亡羊補牢一下,透過幾招放鬆來降低你的焦慮感。

      或是不妨試試這個小舉動,半夜醒來就不要看時鐘了,你只需要設定好鬧鐘,在鬧鐘響起之前,給自己一個小任務『不要看時間』,一開始你一定會忘了這個任務,或忍不住偷看,記得要很溫柔不帶責備的告訴自己「沒關係」,輕鬆的提醒自己下次再來完成這個小任務!一起來試試看吧~


2013年3月14日 星期四

【識說心語】壓力與倦怠


你是處在壓力還是倦怠中呢?
這張表整理出壓力與倦怠在不同面向的比較。
透過比對自己當下的狀態,正確認識自己,也較能採取適合的應對方式。
無論是壓力或倦怠,你都可能需要這些恢復能量的方式:
1.
用一個放鬆的儀式開始每一天,例如靜坐、閱讀
2.
健康的飲食、運動、睡眠習慣
3.
設定界限,學會說「不」
4.
每天找個時間暫時斷線,遠離各種科技
5.
滋養你的創造力--找些工作以外的活動
6.
學習壓力管理技巧

其實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讓自己「慢下來~」喔!

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

【識說心語】你會服從權威到什麼程度?


想像一下,有一天,你來到一個大學研究室,相信自己參加某個關於「人類學習歷程」的研究。

進到房間,你的眼前,有一個金屬控制面板,依序有一整排開關。從最左邊15伏特開始,每個開關依序增加15伏特;最右端的開關,足足有450伏特。每四組開關下方,有著文字說明,從左到右,分別是「輕微電擊、中度電擊、強度電擊、超強電擊、特強電擊、極強電擊、危險:劇烈電擊」。而最後兩個開關甚至只有不祥的「XXX」標示。

在抽籤之後,你被穿著白袍的實驗者告知,你今天扮演的角色是「老師」,需要對隔壁房間的「學生」身上施以逐漸增強的電擊,目的是要探討「懲罰對學習的效果」。其實,隔壁的「學生」並不會真的遭受電擊,因為他根本是實驗的同夥;你即將聽到的哀嚎聲與懇求聲,都是事先預錄好的。然而,你並不知道。

隨著學習實驗的進行,你聽命施加逐漸增強的電擊,接著聽到隔壁房間傳來的哀嚎與懇求:「我不要繼續參加實驗了!讓我出去!」
到最後,隔壁已經完全沒有聲音,只有令人不安的沉默。

過程中,你內在的抗拒會越來越強。那麼,到哪個程度,你會拒絕繼續?你會「服從」到什麼程度?

大多數的人預測,只有不到2%的人會執行到最劇烈的電擊--也許你心中的猜測也是如此。然而1961年,Milgram第一次進行這個實驗時,40位受試者中,足足有26位(65%),完完全全地服從,進入到最高的伏特值,高過了「危險:劇烈電擊」,進入凶險的「XXX」。

在後續一系列的實驗中,Milgram讓我們看到:人們準備好服從權威的力量,強大到超乎我們預期,強大到足以違背我們的道德原則。

然而,權威的本質,緣於我們的賦予:因為我們相信,故其成了權威。也許,多讓自己在不疑處有疑,面對所謂的「權威」,我們可以不再盲目!